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周|...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周|设计有为——2022“一生一本”社会实践课程展•视觉传达设计系

 

 

 

 

设计要做“有为之学”。在时代进程中感知“有为”,在人民生产生活的现场实践“有为”,在服务社会中升华“有为”。

设计学院的“一生一本”社会实践课程,以祖国乡土为田野课堂,以人民生活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不同学科的专业视角与工具,在今日中国的乡土现场体验人民生活,整理并活化其间积淀千年,依旧充满生活力量的设计智慧。我们相信,这里面蕴含着中国原创设计再出发的起点和动力。

此次展览的课程成果,来自设计艺术学院视传、染服、工业、综合、设计学等五个系不同专业。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课程的锻炼,师生们作为个体,发展了与社会的链接,促进了设计立场与工作方法的进步,在主题性教学与社会现场中加深了对“乡土”与“家国”的理解力,激发设计的创新力。在设计“有为之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又一个坚实的步伐。

 

Design is an approach of "learning by doing"."Doing" in the process of the times changes" doing"in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of lifeand"doing"in service of society.

The "One Student,One Book-record" social practice course from the School of Design takes the countryside as the field practice and the citizen’s lif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design of professional perspectives and tools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it is possible to experience peoples life in China's rural sceneand organize and revitalize the desian wisdom with the power of life which has cumula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We believe that this contain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motivation for reviving Chinese design.

The exhibition derived from curriculums ofdifferent majors ofthe School of Design and Art, including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in dustrial design dyeing and clothing designsyn thesis design and design studies.Through the exercise of this social practice course,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individuals,have developed a connection with societyit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design

standpoint and working method, and deepened their understanding of"localness" and " family country" in the thematic teaching and socia studying, also stimulate the innovation of design.We have made a firm step on the road of "studying for promising"in design.

 

 

手工艺调研与人工想象力

班级:20级视觉传达甲班

任课老师:卢泳如

实践地点:先后考察了杭州拱墅、宁波宁海、宁波鄞州、温州洞头、温州泽雅、金华东阳、杭州余杭

课程内容强调在地调研,配合桌面调研,结合用户和市场调研,落脚传统手工艺。着重将有限的三周时间用于实地考察、逻辑梳理与系统性研究。课程选题源自传统手工艺的市场困境。面对手工艺圈距现代生活较远、与年轻群体脱轨的困境。课程主旨在让学生能关注到该领域,学习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设计探索,并上升至文化思考和保护,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链接方式。 

 

 

行程地图‍‍‍

作者:何立

‍‍

实践掠影

 

作者:黎夏双阳、方可心、顾佳茹

指导老师:卢泳如 

 

作者:傅囡依、程添娇

指导老师:卢泳如 

 

←向左滑动

班级:20级视觉传达甲班

指导老师:卢泳如 

 

 

实践花絮

 

 

XR未来城市生活态

班级:20级视觉传达乙班

任课老师:徐振庭 

实践地点:杭州及周边的数字博物馆及美术馆相关项目、科技企业走访及调研

当下人类大步迈向元宇宙时代,人成了多维时空的生存生物。数字媒体艺术发展,XR扩展现实技术的成熟,打开了城市数字景观的发展空间。本课题将融合媒体艺术与科学技术,创造新型数字人文景观,促进城市的发展。数字景观是城市景观新形态。本项目将从数字媒体艺术出发,从城市历史文脉传承、城市文化旅游推广等多重角度探讨城市数字景观的表现形态及设计理念。

 

 

 

机械城Zero

作者:高炜嘉 许溢文 王静怡 

指导老师:徐振庭 

 

 

共生

作者:胡尊安 王鑫福 韦霖

指导老师:徐振庭  

 

 

行走在消逝中——城市中的报刊亭

班级:20级视觉传达丙班

任课老师:王弋

地点时间:10.10马市街、浦沿街道;10.17吴山广场地铁站附近报刊亭,浙江省中医院附近报刊亭,武陵银泰附近报刊亭;10.23何达源工作室

杭州的升级与进步似乎也在让这座城市失去一些温度, 我们走街串巷收集起那些散落在杭城的报刊亭记忆碎片,希望将这份独属于报刊亭的烟火气再现。在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已经发生改变的今天,城市中的报刊亭应该何去何从?本小组以杭州市内的报刊亭现状为调研切入点,通过时间、空间与市民记忆三个维度展开调研,进 而探寻现代城市中报刊亭的安身之所。

 

作者:苗可钰、宣辰

指导老师:王弋

 

城市动脉

班级:20级视觉传达丙班

任课老师:王弋

地点:杭州地铁1号线、6号线及其周边

时间:2022年10月10日-30日

地铁被称为是城市的动脉,其速度快、范围广的特性给在城市中的人群提供了便捷的行。本次课程我们选择关注杭州市民的出行方式,并且把杭州地铁作为我们的切入点。我们首先从大的视野范围着手,通过例举杭州市民的出行方式进行对比,再缩小聚焦于地铁及其本身的功能、导视系统以及与人群的关系,最后再放眼全世界,将世界各大都市的地铁线与杭州的地铁进行对比。其间我们通过网络查找文本资料,配合实地调研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视频,同时对一部分市民进行采访并录制成音频。最后将内容整理归类为六个板块,对杭州地铁做了一个多面立体的呈现。

 

←向左滑动

作者:戚之楠、贺嘉旺、TSENTSURA MAKSYM(乌克兰籍)

指导老师:王弋

 

超市中的生活态

班级:20级视觉传达丙班

任课老师:王弋

时间地点:10.11~10.14 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农贸市场、生活超市及连锁超市调研 ;10.15 调研杭州市钱塘区翠苑一区社区的24小时无人超市;10.16~10.17 调研杭州市余杭区农贸市场、生活超市及连锁超市调研;10.18~10.20杭州市滨江区连锁超市(盒马鲜生);10.22杭州市上城区虎玉路9号杭帮菜博物馆10.23杭州市上城区中山南路77号连锁超市(盒马鲜生);10.25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农贸市场、生活超市及连锁超市调研;10.25~10.30 整合调研、梳理思路

通过调研有关超市的大量的数据,包括从空间与时间的对照,使作品最终呈现从人群分类进行视觉数据上的可视化以及对比。运用大量信息梳理以及样本采访得出可视化的结论,了解到当下不同年龄段人群都有着不同的有关超市的生活态。从购物小票的调研整理、每个样本人群的采访、活动路线、购物方式及购物过程四个方面的信息调研进行可视化处理,并从中得到结论:极少数的老年人出现在高端超市并活动于距家较近的超市;中年人活动范围较广,但大部分购买目的是实惠,所以连锁超市与生活超市会经常光顾;年轻人的活动范围是最不统一的,他们出于喜好会去很远的地方,并且他们消费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即每个样本都具有其特殊性。

 

←向左滑动

作者:刘则熙、舒清文

指导老师:王弋

 

此方人烟

班级:20级视觉传达丙班

任课老师:王弋

地点时间:鼓楼地区 2022年10月11日-11月

我们调研的主题是”此方人烟”,其目的是寻找城市中的人间烟火气。通过实地考察杭州的各个老街区,寻找到那些正在消逝的老店。老街区随着历史变迁,街景一直在变化,有些东西已经消失不见,然而还有一些老店一直存在。这些老店储藏着这座城市的旧时光,它们的存在是市井的印记,也是时间痕迹。它们所留存的记忆是珍贵的,失去就难以寻回。从宏观出发,我们实地考察杭州的各个老街区,通过对比各个老街区的人群结构、街道环境、经营情况等等,了解初步情况后选取“鼓楼”为主要调研地点展开深入调研。从微观层面,通过大量的居民访谈挖掘出老店里的物件和人独有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不同,对于生活的心态也不同,他们的语言展现出的是老街老招牌的人生百态。在现代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地方已经呈现出千城一面的面貌。老街文化作为独特的城市名片,是区分不同文化,不同城市印象的标签,是每个城市独有的回忆,是避免同质化的最后净土。

 

←向左滑动

作者:徐丁可、严宇莹

指导老师:王弋

 

浙里寻宋

班级:20级视觉传达丁班

任课老师:王昕

实践地点:杭州、宁波、宁海、洞头岛、温州、永嘉、东阳、浦江

根据课程主题,我们按照赵宋王室“建炎南渡”在浙江的路线蜿蜒南下,又沿楠溪江北上经东阳浦江折返杭州,行走于浙江东、中部文化积淀最深的路线。纵观史上文化形态之生发规律,地理交通的路线与人文传播的地缘文脉密不可分。

“浙里寻宋”的不同目标站点之间,存在“宋韵”乃至中华传统与当代文化的内在关联,不可孤立视之,须基于充分比较,把握不同文化形态的本质特征。在精神、形式、工艺上,我们思考不同文化形态之间存在的共性,如何相互影响,如何探索文化的形态及其演变与自然环境、社会背景、民俗传统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深入自然、社会、传统、生活等层面的“现时”与“在地”学习和实践,我们希望能够树立“以生活滋养设计,以设计回馈生活”的价值观。

 

 

作者:施思、陈佳佳

指导老师:王昕 

 

作者:楚皓羽、朱慧琳

指导老师:王昕 

 

作者:叶舒涵、王旖旎、李淑婷

指导老师:王昕 

 

作者:毛羽、施凯青

指导老师: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