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 | CAA Design Week 2021...

术 | CAA Design Week 2021 分论坛:策略与共通——染织教育在智能科技、艺术、商业跨界融合中的可持续发展回顾

术 | CAA Design Week 2021 分论坛:策略与共通——染织教育在智能科技、艺术、商业跨界融合中的可持续发展回顾

2021-12-10 14:46:00

 

 

 

   论坛现场   

    THE FORUM SCENE  

 

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陶音致辞
染织与服装设计系副系主任、教授 郎青主持

2021年11月24日,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周-分论坛:“策略与共通—染织教育在智能科技、艺术、商业跨界融合中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设计艺术学院如期举行,线上线下嘉宾、相关专家及学生参与了论坛互动。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陶音老师在开幕致辞中表示: 今年设计周我们侧重在染织教育,主题更多聚焦在艺术、科技、商业融通背景下,探讨设计的策略、品牌的策略、复合型教育人才培养的策略。她寄语同学们应该抓住设计周浓郁的学习及设计氛围,而不是只停留在课堂上,应该要找机会去看一看更多面向社会的展览和论坛,希望论坛能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收获。

主持人染织与服装设计系副系主任郎青老师做了发言,她着重强调了商业与艺术的融合建设。本次设计艺术周染织与服装设计系分论坛主题为“策略与共通——染织教育在智能科技、艺术、商业跨界融合中的可持续发展”,染织与服装设计系聚焦在染织教育的智能科技、艺术、商业跨界融合中的可持续发展并进行深入讨论。面对未来、面对社会进行思考,基于东方文化和设计、数字时代和社会服务,以艺术商业、文化、科技融通角度来探讨染织设计和教育的发展和模式。聚焦全球视野和本土语境,教育导向和学科融合,专注在数字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探索。以此建构艺术商业和科技的教学新图景和新模式。本次分论坛希望将艺术和商业以及社会服务融合建设,最后反思教学模式等研究方向,能够促进染织文化的艺术性和高阶性。通过对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的反思,重塑染织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方法,拓展本专业领域的未来,融合东西方教学和设计思想。希望能够共同创建一个更具可持续性智慧性的环境,为未来染织与服装培养复合性的跨领域的未来人才提供一个理性的引导。

论坛现场

 

   现场发言   

    GUESTS SPEECH  

 
吴海燕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艺术营商的模块——在设计学科中全域思考》

吴海燕教授的专业领域主要集中在“传统活化、设计转化、东方范式”的研究与应用、中国纺织与服装等设计趋势与体系研究、品牌创意与规划、设计与整合、发布与视觉、展示与交流展陈全域研究、图案研究与应用设计”等方面。

她提到当今艺术教育在面对社会的现状和问题:

一、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博弈,在大数据智能的社会化普及中摸索、探索、试错、前行。我们高等教育的课程中,每个学校都在试,不知道未来的发展是什么,因为需要在社会需求的前提之下,考虑如何调整我们教育的模块。

二、未来也是人才战略:未来世界就是人才战略,教育如何占领人才培养的高地,学科建设成为核心重地。

三、对应策略:遭遇危机时要激发潜能,要发现问题、具有创新思维,应对现状形成决策,学科专业要实现跨界融合。

四、未来人才培养,需从顶层进行宏观的具有全域性的、制定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的培养方案。

一个产品被创作出来到进入市场要经过好几道关卡,从样品到产品到商品,艺术与商业的沟通,要考虑材料考虑大众的接纳度。设计方向的学生到企业中要遵循企业品牌的DNA,要了解企业品牌,了解大众需求。我们要带着谦卑的心理去做许多的事,但不要害怕,世界永远向年轻人开放。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海燕

 

Elaine Yan Ling Ng 
“织物实验室”创始人、英国华裔材料学家
《超越纺织品》

Elaine Yan Ling Ng感兴趣的是,在共生关系中,天然材料资源如何与技术协同,以及如何探索自然编程系统。谈到如何突破纺织品的界限,她分享了自己的工作实例以强调跨学科方法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如何利用废物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网络建立新的生态体系。最后Elaine建议同学们可以从大自然中找到一些材料,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变成纺织的材料。同时大家应该更多地关注设计师所使用的材料,而设计师要更多发掘生活中的材质,利用它们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纹样设计时,设计师要多研究纹样本身的含义,并且关注纹样出现在一个载体上的原因,而不是让传统的材料将设计师的想法限制在一个固有模式中。Elaine希望同学们多思考和多提问,思考可以让自己和同行者有更多地互动,会让双方的想法产生碰撞。提问也是一个团队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交流能让想法得以完善,也可以迸发出新的想法。

“织物实验室”创始人、英国华裔材料学家 

Elaine Yan Ling Ng

 

 Daniel Henry “丹尼尔·亨利工作室”创始人

《为特定饰面和点缀构建 “正确”底布 》

Daniel Henry在本次分论坛中与大家一同探讨了底布与不同饰面和点缀之间的重要关系,同时也解答了如何优化底布结构,从而在增加特定饰面和点缀后获得出色效果这一问题。演讲中展示了多个样本,它们都经历了在建筑工作室、饰面和点缀工作室之间的来回修改。设计师每次都会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调整,直到达到最佳效果。

Daniel Henry从三个工艺部分进行分享:物理作用、热作用和化学作用。

一、物理工艺:利用金属刷改变原有面料的材质。Daniel Henry考虑到面料整体的底部材料和上面的点缀,改变原有材料的质地,通过质地的改变从而使面料的触感发生变化。

二、热作用:不同的材料经过粘制和加热会改变原有的质地和大小。

三、化学作用:我们可以运用化学剂对不同材质的面料进行腐蚀,使面料呈现出透明的效果,根据需要按顺序,将化学药剂印在织物上,再进行漂洗,使面料被化学剂不同程度的腐蚀,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透明效果。

最后,Daniel Henry谈到:“每一种工艺都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分享背后制作流程上的震撼,每一块面料都能如同艺术品一样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丹尼尔·亨利工作室”创始人 Daniel Henry

 

 

仲文 

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内容部总监

《自然造物-民艺再生》

仲文强调,自然造物“Made in natural”品牌,以“自然、人文、手艺”三大元素为核心,一路践行,致力于讲述各地传统文化、民俗、民艺、风物背后的故事与坚持。品牌通过“一人一事一物”方式互联互通,把中国各地区的原生态农产品、传统文化和传统手艺进行再现、再造、再生,应用于现在的生活。

自然造物“Made in natural”品牌记录着传统手工艺的来路与根源,将那些受传统审美或适用条件等因素限制而日渐不能再唤起人们情感共鸣的传统手工艺,与现代人的生活模式进行结合,理清传承的同时,能更好地创新。同时,品牌用现代化的商业战略眼光看待传统手工艺,锚定消费人群,控制销售价格,用故事包装商品,用设计彰显文化,对传统手工艺、特色产品进行创新设计,建立品控、供应链和销售系统。在传统民艺里探索不同的路径,品牌尽己所能为中国传统发声,希望让传统回归到当下生活,让中国人过中国节。

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内容部总监

仲文

 

 

柯海燕 罗莱科技有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

《共生》

柯海燕认为,随着艺术与商业、生活的距离逐渐缩小,纯艺术与商业艺术的界限也趋于模糊。艺术不再只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而更应该是满足人在具体情绪具体场景下的需求。柯海燕强调,这就要求设计师更加关注设计的对象——人,从多元化角度审视人的需求,“入情入境”地去设计。艺术与商业应从人出发,最终回归于人。

好的设计需要品牌,也需要受众。受众决定了品牌的定位,也决定了设计的内在驱动力。了解受众迫使我们需要更加了解生活的动向;也需要有设计的前瞻性,将前工业技艺与21世纪技术结合,接受时代最迫切的挑战;同时观察消费者在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微妙的变化。艺术与商业跨界如何走得更远,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用艺术为商业带来灵魂,值得设计师们共同探讨。

罗莱科技有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 柯海燕

 

   互动提问   

    INTERACTIVE QUESTIONING  

在互动环节,同学纷纷举手提问,现场气氛热烈。嘉宾们对同学们的提问都作出了专业地解答,和同学们进行了友好地交流,并分享了自己培养设计兴趣、积累设计知识的经验,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互动环节现场

 

嘉宾合影留念

 

 

2021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周
CAA Design Week

 

总顾问:高世名 韩绪

总策划:毕学锋 陈燕屏

策划团队:成朝晖 陈正达 刘超群 王昀 陶音

项目负责:

 

吴炜晨 方舒弘 虞琼洁 郎青 章俊杰 武奕陈

郭锦涌 何振纪 朱海辰

 

◎ “D-Future: 对话未来”——国际设计双年展主席论坛

执行团队:方舒弘 卢西

◎ 策略与共通

——染织教育在智能科技、艺术、商业跨界融合中的可持续发展

执行团队:郎青 李新园

◎ 无限共创——产、创、研融合设计论坛

执行团队:章俊杰 武奕陈 刘佳睿

◎ 转象——跨界·综合:第八届设计教育高峰论坛

执行团队:郭锦涌 汪菲

◎ 实践的设计批评论坛

执行团队:何振纪 何晓静

◎ 碰撞·交融——面向未知的设计青年论坛

执行团队: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会

 

◎ 2021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

执行团队:吴炜晨 周峰

◎ 20世纪海报图景——教学研究现场

执行团队:陈正达 虞琼洁

◎ 感知·生活: 一生一本社会实践课程成果展

执行团队:郭锦涌 黄斌斌

 

视觉设计:成朝晖

宣传推广:徐振庭 王侃

内容助理:王亚琦

视觉助理:陈奕含 张竞文 张岭昱 刘贝贝 姚复怡 张泽琨

外联统筹:设计艺术学院综合办公室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