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 | CAA Design Week 2021 分论坛:转象——跨界·综合:第八届设计教育高峰论坛回顾
2021-11-28 22:54:09
论坛现场
THE FORUM SCENE
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成朝晖
综合设计系系主任郭锦涌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周“转象——跨界·综合:第八届设计教育高峰论坛”于2021年11月25日,在中国美院象山校区18号楼306会议室隆重举行。本届论坛邀请到了7位设计界的专家、新闻、媒体等领域的精英作为主讲嘉宾,同时也邀请了综合设计系教师作为现场对话嘉宾。论坛分为上午、下午各半场,上半场学术主持由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成朝晖教授担任,下半场学术主持由综合设计系主任郭锦涌老师担任。
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成朝晖教授为论坛开场,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题,并对嘉宾们的到来表示感谢,成朝晖教授提出:当下万物互联,我们回望过去、直面当下、前望未来。集海纳百川的精神实践和追求生命共同价值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思辨当中。“转象”作为本次设计艺术周的分论坛之一,蕴审读之意,望回归设计本源、最本初之态,研讨设计之设计,探问学问之学问;从解构到重构,从设计到再设计,意唤醒文化内在生命力,在当下疫情来袭,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转象”这一变化中,结合时代背景探索未来综合之路、叙事语境,演绎跨界语境下的多元叙事,探讨如何进入新时代的语境中,在新的人类现场勇敢完成设计系统迭代,重建新时代的有为之学,含承启后、寻机觅遇,追求“境随心转 象由心生 ”之际遇。
论坛现场
现场发言
GUESTS SPEECH
黄心健 台湾师范大学设计学系特聘教授
《人类大迁徙:从XR、具身认知到元宇宙的未来》
研究方向:XR、具身认知到元宇宙的未来
东西方的跨界思维造就了黄心健的“元”背景形成,从彻底剖析了何为“元”引入今日话题,本我中存在他我,虚拟中存在真实,为何我们需要前往元宇宙?皆因人与电脑的距离缩进;为何形成这样的趋势?或是我等因虚拟的转化而改变的身份,自问自答的叙述为我们提供遐思。将美国游戏公司的工作经历与项目案例为引,大陆的李子柒为述,以2021年最新的VR作品《轮回》有感,提出「具身认知」的概念表达,从心理学层面突入元宇宙与XR的概念,载体的不同感触亦会复变。在博物馆设计的元宇宙中,声光电与VR等多态科技的融入力度加大,通过艺术与科技的交汇,意识剥离身体,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方式,将大家带入线上策展的元宇宙中参观、浏览。
黄心健 台湾师范大学设计学系特聘教授
严洪明 浙江省自然博物院院长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理事
《自然类博物馆跨界办展的实践与反思》
研究方向:自然博物馆跨界实践、反思
严洪明的分享是从对一个主题策展的设问开始,并结合两个展陈实践项目的具体剖析,来引出对当下跨界办展的三点反思。
严洪明从理论依据、需求分析、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自然博物馆能够办文物展吗?”这样一个设问进行解读,激发起了论坛现场在会展的“主旨与内容”层面展开跨界融合的思考;然后结合《生命·超越—中国文化中的动物映像》、《福禄寿喜·美好生活—中国吉祥文化特展》两个实践案例,具体分析了从主题策展,内容资源整合到展陈综合叙事的办展经验;要求我们在不同的领域展览品及其内容元素中,如何在跨学科间进行交叉融合,严洪明觉得以生活和研究作为基础,把不同领域的展品进行组合、信息组团,符合展览逻辑,还需要有技术跟学术的支撑,现实的和虚拟的一起融合才能被观者更好的理解。
严洪明 浙江省自然博物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
吴晓力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
《从文旅融合看茶专题博物馆的策展思考》
研究方向:文旅融合视角下的茶博物馆策展思考
文旅融合、茶专题博物馆的解构、经验总结下的案例探讨是吴晓力分享的三大主题,30年前的茶叶博物馆开放,确定了茶专题博物馆的概念与展陈样式,引出当下对于主题性博物馆的设计思考。
随着茶文化的升温和文旅融合与博物馆热的出现,茶主题博物馆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特色文化追求与区域文化节点,同时也是茶文化传播的立体化平台,吴晓力通过对老百姓口中“茶叶也可以搞博物馆吗?”这一设问,总结了“八个一”来呈现博物馆策划,即史料体系、历史描述、文物实证、标准体系、涉茶人物、展馆记载、生活体现和茶人精神来体现策展思路。
在构建传播体系与弘扬茶文化传承的使命原则下,吴晓力把握了四个要点:茶文化的结合点与文化功能诉求,可塑性与创新展陈形式的实践场,最后通过“好茶仓博物馆”的建设案例结尾,分析了主题性博物馆设计思路,文旅概念与叙事策展的有机融合,提供思维创新。
吴晓力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
方振华 香港方振华设计有限公司创办人
《设计师会否给AI所取替?》
研究方向:智能化突进 设计师何为
进入“元宇宙”的虚拟世界,人的意识形态从单一维度的认知扩展为多形态,身份的界限逐渐模糊,曾经作为设计师运用主观能动性感知社会趋势、体察客户需求的手段在智能发展的洪流中或被迭代,方振华就这一问题为我们构建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空维度,通过对比分析的手段解惑。昨天是历史,是我们总结出的设计思维与设计案例;当下是一种生活形式,是“后internet”时代背景下的众多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呈“网状”的链接形式,如聊天形式的转变qq、工作模式的转变钉钉等,那未来是怎么样的,是思维畅游在“元宇宙”的漫游,而设计师的责任,便是将技术与设计跨界的创新。方振华认为生活与科技的变革,这个命题是当下的也是未来的,我们应该拥抱对于设计的热情,不该变为生活的记忆,拥抱科技、拥抱元宇宙,开拓设计思想,形成新的创意,人与虚拟的跨界与转象,便是作为设计者的使命。
方振华 香港方振华设计有限公司创办人
余靖静 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以数字思维,讲唐诗故事》
研究方向:数字文化体验展示
余靖静的分享从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赋能媒体为原点,分享个人风格明确的社会实践理论模型的建构理念。余靖静团队通过建立人物、机构、时间、事件等实体数据库,便于团队处理文本、图像、视频等素材的积累融汇至展览馆的建设。在团队打造诗路文化馆时运用三大亮点:1、创新型文旅融合展馆;2、创旅游驱动马达;3、建1+n游客导引网络。运用可沉浸式、互联互通手段构建文旅体验馆,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梳理来馆者信息,将知识图谱可视化,通过将游客导引至1个路口,领略n个景点,体会信息传递的魅力,将数字化作为活化传统文化的有效媒介,在未来渐入无实物化的叙事策展中,提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范式。
余靖静 新华智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李澄暲 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院校设计课程副教授
《传承与创新-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设计教学策略》
研究方向: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
澳门因其为多元文化的共融之地,所以形成属于澳门特色的文化景观,历史发展的历程中诞生许多属于澳门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能够丰富地方品牌的内涵,李澄暲借用符号学的原理表现在地性文化下的观念与内涵。在全球化趋势和科技化手段的不断更迭中,地方性非遗产业与手工技艺经营困难,缺少关注、保护不善、后继无人等成因愈发凸显,在这样的现实问题下,从宏观的理论构架引导社会实践,李澄暲总结了非遗的生活形态、人文涵养、生产资料,三种形态由三种形态特征汇聚成业态现状,并透过现状定义品牌形象策略、转化创新与非遗的品牌定位、总结非遗品牌独特形象与传播定位。最后通过实践归纳出一系例方法论回归教育,通过产学研的多态融合、跨界,达“转象”之境。
李澄暲 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院校设计课程副教授
宣一萍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FM93交通之声副总监
《诗和远方:设计加速度》
研究方向:文旅融合下的品牌传播、赋能
宣一萍通过其在fm93的大背景下,与我们分享品牌传播、转化赋能的社会案例,剖析了“我有一颗树长在阿克苏”援疆模式、御见清河坊首个宋韵原创沉浸式街区等案例成功举办的背后,是什么在助推其发展;瞄不准,为什么?客户需求是什么?触不动,为什么?创新亮点在哪儿?放不大,为什么?整体项目宣传曝光的影响力如何?通过令人深思的几问,宣一萍剥茧抽丝为我们解构品牌到底该如何转化为商业成果。宣一萍认为提升全民美育是社会发展迫切的需求,必须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去实施美学路径,来实现全民美育。项目转化的实践中,宣一萍构建了可实现落地的路径,为了达到理想效果,需时刻保持创新的专注力与行动力。她的团队名词是“all in”代表了全部的投入,必须竭尽所能,让新的人才冒出来,让新的业态创出来,让新的可能性溢出来,为设计的加速度燃上一股动力,带领我们领略“诗与远方”的“元”世界。
宣一萍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FM93交通之声副总监
互动提问
INTERACTIVE QUESTIONING
在场学生纷纷提出自己在听演讲过程中的困惑以及自己的见解,七位专家也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仔细地进行了回答。
学生提问
嘉宾回答
综合设计系系主任郭锦涌对论坛进行总结,此次论坛和以往七届论坛最大的区别是以开放的方式开展,不仅从设计教学本体领域邀请专家,亦从更开放的角度,从实际的博物馆的运营,新媒体的从业角度,共同探讨未来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
嘉宾们给我们带来了非常直观和鲜活的案例,带给了在座的老师和学生非常直观的触动,这也呼应了高院长提的乡土学院的打造。嘉宾们的案例非常生动地展示了内容整合、传播方式升级、目标群体再发掘角度,将文旅融合跟实际的在地需求进行拓展,可以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这是非常成功的论坛,再次感谢嘉宾的演讲。
2021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周
CAA Design Week
总顾问:高世名 韩绪
总策划:毕学锋 陈燕屏
策划团队:成朝晖 陈正达 刘超群 王昀 陶音
项目负责:
吴炜晨 方舒弘 虞琼洁 郎青 章俊杰 武奕陈
郭锦涌 何振纪 朱海辰
◎ “D-Future: 对话未来”——国际设计双年展主席论坛
执行团队:方舒弘 卢西
◎ 策略与共通
——染织教育在智能科技、艺术、商业跨界融合中的可持续发展
执行团队:郎青 李新园
◎ 无限共创——产、创、研融合设计论坛
执行团队:章俊杰 武奕陈 刘佳睿
◎ 转象——跨界·综合:第八届设计教育高峰论坛
执行团队:郭锦涌 汪菲 陶思佳 杨玥
◎ 实践的设计批评论坛
执行团队:何振纪 何晓静
◎ 碰撞·交融——面向未知的设计青年论坛
执行团队: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会
◎ 2021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
执行团队:吴炜晨 周峰
◎ 20世纪海报图景——教学研究现场
执行团队:陈正达 虞琼洁
◎ 感知·生活: 一生一本社会实践课程成果展
执行团队:郭锦涌 黄斌斌
视觉设计:成朝晖
宣传推广:徐振庭 王侃
内容助理:王亚琦
视觉助理:陈奕含 张竞文 张岭昱 刘贝贝 姚复怡 张泽琨
外联统筹:设计艺术学院综合办公室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