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想』设计艺术学院2021级硕博新生见面会暨导师交流会
2021-09-20 16:11:15
秋风吹过,四季变换似乎暗示着新的变化即将到来。如果说本科阶段是在感受青春的丰富多彩,研究生阶段则多了一份只身向前的笃定。中秋节将近,设计艺术学院迎来了一次团圆——硕博新生见面会,92名硕博研究生新生将在设计艺术学院开启新的征程。
9月17日下午,见面会如期在象山校区18号楼313会议室召开,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陈燕屏、院长毕学锋、党委副书记刘超群、副院长成朝晖,新生导师代表,以及综合办公室教师们出席了本次见面会,全体21级硕博新生参加活动。会议由综合办公室研究生教学秘书姚垚主持。
常怀“敬业之心”与“敬畏之心”
新的征程期待着新的引领。见面会上,毕学锋院长首先对新生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为在场硕博新生致辞寄语。他嘱咐同学们要常怀敬业之心与敬畏之心。首先,要对专业和学业常怀敬业之心。“敬业必先有业,才有可敬”,选择了这个专业,拥有了这份学业,就有了为之努力的方向。学习更像是一种修行,要形成自己的专业行为,建立起专业方面的思维、行为和语境。其次,要对专业和学院形成敬畏之心。结合胡一川先生先进事迹和美院90周年院庆动态形象设计的诠释,毕学锋院长指出,90多年来,国美培养的学生就是“散则星辰、聚则旗帜”,学校如同一面旗帜,影响着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是这星辰中的一员,是夜空中的一颗流星,还是那颗闪亮的明星。最后,要拥有对学术的敬畏心,研究生更要坚守学术理想,恪守学术规范。学术底线的失守标志着学术生命的终结。作为中国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希望大家不仅要做追求卓越的创新者,还应成为严谨治学的力行者和学术道德的捍卫者。
不负时代 不负韶华
党委书记陈燕屏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总量变化的视频,让同学们体会到祖国发展的艰难和成就,提醒同学们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时刻谨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她还要求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要求,教导同学们心怀国家,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建设相结合,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同时,陈老师还告诉同学们,导师是“大先生”,会从为学、为人、为事三方面锻造学生,希望同学们珍惜向导师学习的宝贵时光。
党委副书记刘超群老师根据分管学生工作的经验提醒同学们,导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同学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刘超群老师还为同学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忠于并尊重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继续深造,就把握住机会。二是,守住学术底线,学“有用之学”,也学“无用之学”。三是,看小自己、看大集体,建立宽广的心胸和宏大的格局。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见面会也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参加见面会的各系新生导师们,也纷纷为研究生们送上了自己的寄语。
宋建明老师结合自身经历,指出品学艺理是为学的根本,古今中外是治学的资源,勉励同学们要对于未来要充满希望,践行“品学通、艺理通、中外通、古今通”的四通精神,读书养心、劳作上手,存持“像哲人一样思考、像工匠一样劳作”的哲匠精神,把国美人“为艺术战”的光荣使命发扬光大。吴海燕老师则希望同学们在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后,要积极了解校情、校史,珍惜读研时光,以“入境、入情、入理、入技、入景“为目标,塑造自己独特的研学生涯,激励同学们“传理想初心,筑学术长城,创生活美学”。陈永怡老师采用了生动的比喻,与新生探讨了疫情下的研究生活,她指出,无论是理论类还是实践类的研究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从“单人单桨”运动员,转变为“单人双桨”运动员,平衡好“理论”和“实践”双桨。此外,还要有能力成为“双人多桨”运动员,重视团队合作。裘海索老师则对设计艺术学院越来越壮大的研究生队伍表示非常欢迎,激励大家秉承为艺术战的理想,用青春去谱写时代的辉煌。严增新老师则指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希望研究生同学们要注重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周峰老师、王菁菁老师、吴佩平老师、董奇老师、姜图图老师、李艾虹老师、黄倩老师也依次从学术态度、科研创作、学习生活平衡等方面,为研究生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
千里烟尘书香近,异乡耕耘报国情
来自中国美术学院2020-2021研究生支教团的两名新生代表李雪晨、马远宁以他们的支教经历,与硕博新生们分享了成长心路和感悟体会,以青春色彩诠释了“行健、居敬、会通、履远”的校训精神。李雪晨同学向在场研究生发出了坚定地追逐梦想、勇敢地担负使命的号召,马远宁则呼吁同学们一起静心夯实专业技能、提高文化涵养,将“美”融入自己的血脉,肩负起作为国美人的使命担当。
“研学问道”主题分享及导师交流会
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成朝晖为师生带来“研学问道”主题分享,从五个方面讲解了设计艺术学院现有的研究生教学重点与未来发展,以及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未来方向。成老师提到,例举了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思路:学科交叉的开放性教学理念创新、整体贯融的系统性课程体系创新、共融设计的探索性社会实践创新等。同时,各系要突出发展各自的专业特色与核心方向,明年的招生的研究方向也将随着学科发展和本硕一体做出招生方向的调整,整合专业资源,为学生多维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更多的可能性。研究生阶段注重培养学者型研究者,重协创、重项目的课题化研究。最后,成老师用四句话总结了分享:我们秉承东方之哲学精神,构建“设计诗学”;我们行健设计生活之本真,拓新“设计艺学”;我们居敬造物温度与善意,追求“设计人学”;我们和湖山一道会通履远,铸造“设计诗心”。随后,导师们来到311会议室,继续就研究生培养与招生改革、学分制、院所制改革等研究生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
综合办公室教学秘书姚垚则从学籍、培养、学位、研究生系统使用四个方面为同学们解读了研究生手册的部分重点内容,为同学们讲解了与大家息息相关的研究生管理和培养的相关制度和政策。